“选、编、用”指导性案例要有问题意识

  尊龙凯时公司官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指出,检察案例指导工作,选是基础,编是核心,用是关键。当前,在“选、编、用”指导性案例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大都是因为缺少问题意识,或者问题意识不强。为解决检察办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参照或参考方案,是指导性案例的基本功能,因此,问题意识是案例指导工作的灵魂,“选、编、用”指导性案例工作都要围绕着发现问题、阐明问题、解决问题进行。

  当前的检察指导性案例都是按主题发布,这种发布模式具有针对性强,便于类案学习、检索的优势。但是,在某一主题下,面对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同类案件数量,如何科学分类,高效筛选?一个前提性的工作就是要在遴选案例前或者遴选的过程中,围绕该主题进行认真调研。一是深入办案一线,了解检察官办理此类案件面临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困难。这些问题,既可能是法律适用问题,也可能是事实认定问题;既可能是办案程序不明确的问题,也可能是缺少科学办案方法的问题。二是对该主题的有关学理性文章进行认真梳理,必要时形成文献研究综述材料,分析、把握学界围绕该主题主要提出了哪些问题,有什么具体观点。通过对实践中问题和学理观点的分析、梳理、归纳,进一步明确相关主题的案例要解决哪几个具体问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就编发相应指导性案例,确保案例指导的针对性,避免出现指导性案例同质化或发布后指导性不强的问题。比如,关于编研民事支持起诉的案例,至少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检察机关在什么条件下,对什么类型的案件可以提起支持起诉?支持起诉意见在什么环节提出,和当事人起诉的关系怎么处理?检察机关提起民事支持起诉的地位、作用和方式是什么?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后,当事人和解或者撤回起诉时怎么办等。每个案例能解决一两个问题,一批案例就能对民事支持起诉工作进行很好的指导。

  有的同志反映,编研指导性案例的最大困难是不会提炼要旨或者提炼不准,对指导意义不会展开或者写得不集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在指导性案例编研过程中,紧紧围绕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统筹案例编研全过程。比如,要旨是对办理同类案件解决方案的高度概括,而指导意义则是对案例需要解决问题的具体展开和详细阐释,需要围绕要旨、呼应要旨,而不能各说一套。一个案例,实际的案情脉络可能就像枝枝蔓蔓,比较复杂,但是,编写案例的基本案情要紧贴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把问题展示出来,删繁就简,主线清晰,简明扼要。履职过程则要展示检察机关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甚至现场情况,以加强案例的指导性、现场感和可读性。围绕着问题编研案例,就是要保障案例的各个部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体例、格式,都要服务于问题的解决。案情主要是说明问题的来源,提出问题;要旨和指导意义要凸显解决问题的观点、方法;履职过程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这样一来,案例就有了灵魂,就能够有效避免案例编研过程中基本案情散乱、履职过程繁琐、要旨不够鲜明、指导意义不强等问题。

  案例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只有将已经发布的案例用于办案实践,提高司法办案质效,案例指导工作才有价值。但是,恰恰是在使用环节,检察指导性案例遭到了部分检察人员的“吐槽”,认为检察指导性案例指导性不强、不好用。实际上,不好用只是部分检察指导性案例存在的问题,不会用才是检察实践中的重要方面。不好用的问题通过强化“编选”过程中的问题意识能够得到解决,不会用的问题也要通过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树立问题意识,才能逐渐好转。

  类案识别是案例应用的关键环节,只有指导性案例被识别出与在办案件具有相似性,也即属于“类案”时,才能被参照。以什么样的标准识别类案,理论界和实务界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类案是指与待决案件具有类似因素的案例,包括案件事实相类似、法律关系相类似、案件的争议点相类似、案件所争议的法律问题相类似等;有的认为,“同样案件”是指在定性分析上确定待决案件的事实与指导性案例的事实在整体性质上涉及相同的法律问题,以及在定量分析上看两个案件的具体情节可以视为相同;还有的认为,从判例的三个重要元素即要点事实、裁判规则和结论看,一般以要点事实来识别同类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规定,要围绕案件的主要特征,将案件基本事实、争议焦点和法律适用问题等方面是否具有相似性作为类案的判断标准。以上观点或规定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无论是将案件基本事实还是将法律关系作为类案的比较点,都不当限制了类案的判断范围,缩减了指导性案例的应用场景。只有将“争议问题”作为类案的识别要素,才能在在办案件和指导性案例之间搭建参照适用的桥梁。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实践中,基本案情相似的案件,在需要解决的争议问题上也许截然不同;基本案情截然不同的案件,甚至在法律关系上也不相同的案件,却可能在争议问题上具有相似性,从而属于同类问题,可以参照适用。比如,“检例第37号案”明确了这样两个规则:一是网络域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属性,盗窃网络域名可以认定为盗窃行为;二是对于网络域名的价值,当前可综合考虑网络域名的购入价、销赃价、域名升值潜力、市场热度等综合认定。如果实践中存在诈骗网络域名的情况,也可以参照该案例将诈骗网络域名的行为认定为诈骗罪,诈骗的数额,可以参照该案例确立的计算规则计算。又如,“检例第24号案”(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明确了法律援引的解释规则,即法律关于入罪情节的援引应解释为暗含对其他条款规定的不同法定刑援引,而不能看作仅对入罪单一情节的援引。根据这一规则,如果在别的法律条文之中,也出现类似的问题需要对法律援引的涵义进行解释时,也要遵循这一规则。再如,“检例第102号案”(金义盈侵犯商业秘密案)确立了商业秘密的认定规则和鉴定意见的审查规则,对于在办案件出现对商业秘密的判断和鉴定意见的审查问题时,都应该参照该案例办理。可见,以问题作为类案识别的要素,扩大了案例的适用范围,激活了案例的生命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检察机关诉讼地位的特殊性和业务的多元性,有些检察指导性案例不仅关注法律适用、事实认定问题,而且关注法律政策、司法价值问题。这就要求,在对检察指导性案例应用时不要拘泥于要旨,要关注案件本身蕴含的特殊价值,比如程序价值、平衡法益冲突价值、引领社会正气价值等。同时,对案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予以重视、研究,寻找问题的相似点、共振点,为己所用。对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要重点关注案例内容体现的社会价值,重视案例对司法价值的指引。这时候,司法价值本身也可以作为案例的共性问题,作为类案识别和类案参照的要素。

  以问题作为类案识别和类案参照要素,一方面需要检察官深入研究在办案件,准确归纳案件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检察指导性案例进行问题解析,按照每个案例解决的不同问题为案例打上标签,便于检察官检索、识别、类比、参照。相信未来随着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案例库的建成,检察官案例意识的养成,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最高人民检察院 (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查号台) 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