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现状

  尊龙凯时公司官网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而数学正是一切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世界强国必然是数学强国。

  近代以来,几乎所有重大科技发现都与数学的发展进步有关,数学已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信息、能源、海洋、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采访中谈到中国如何避免在核心领域被“卡脖子”时也曾表示,一流的技术要从发展基础科学开始,中国科技要想在世界领先,一定要大力发展数学。

  作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力,高校数学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意义重大。除了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数学专业同时要为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大量的教育工作者,人才需求量非常之大。

  在我国,在本科阶段开展数学专业的高校超过500所,从类型上看,大部分综合类、理工类和师范类院校都有开设;从层次上看,则覆盖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到普通本科层次高校,可以说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自2009年拔尖计划1.0实施以来,拔尖计划已经成为创新“试验田”、后备人才库和改革“领跑者”。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为培养未来杰出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蓄势待发。

  目前,教育部共公布了3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其有29所高校获批数学类别的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对高校而言,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建设虽然历史悠久且铺设广泛,但国内高校对数学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仍有巨大的探索和提升空间。

  近年来,高校纷纷提高教育改革的力度,在教学方法和教材上不断上推陈出新,以此提升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数学水平,这样才能使高等数学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趋势,实现高等数学教育作用的最大化。

  在500多所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高校中,哪些高校表现亮眼值得借鉴?

  专业排名是判断某一专业实力的重要参考之一。近日,软科发布了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该排名体系对所有符合排名条件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行排名,并公布了综合排名位列前50%的高校。值得一提的是,“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依托

  等五大维度对专业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助力高校专业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专业动态、客观评价专业水平。

  从学校层次来看,双一流高校包揽A+层次的专业,仅有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两所非双一流高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入前10%。

  一流的专业离不开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建设。这些数学专业实力排名靠前的高校,或在教材建设、或在课程体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始建于1928年,历史悠久,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首批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并设立教育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支持的数学强基班。

  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不得不提网红数学教授——苏德矿,因直播“微积分”上了微博热搜,收获了150多万的粉丝。他的《微积分》不仅因讲解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还在2020年获批了

  苏中根教授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承担《概率论》、《概率论(H)》和《随机过程》本科课程教学,其中《概率论(H)》在2020年被认定为

  的数学学科在数论、控制论、概率论等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是国家重点学科、A+学科,也是2017年入选的首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其学科带头人蒋晓芸教授不仅在科研上多有建树,在教学成果上也屡获佳绩。2018年,由蒋晓芸教授担任主要负责人的项目“依托学科优势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公共课课程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评

  。2022年,吴臻教授主持的“夯实基础、探索前沿、铸魂育人——数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创新”荣获

  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28年的交通大学数学系。学院三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均入选国家一流专业。2020年,学院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数学类)”首批招生专业、首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在大学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高校引领地位。2009年,教育部四家机构共同倡议在数学与统计学院成立了国内首家开放式教学研究中心——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组织全国295所高校的1534名教师,开展了43个类型的243项课题研究,产出了一批重要成果。

  “支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教学资源(新形态教材、应用案例、思政案例)建设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开展5个方面的教学研究。目前,已经形成支撑新工科人培养的大学数学系列教材、新工科应用案例库、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案例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与质量指数、教师培训模式等一体化成果。

  自陈先生1981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题为《对中国数学的展望》的文章以来,中国数学业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从学校层面结合各个学校自身学科和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到教育部拔尖计划2.0的全名升级,可以说完成了从微观到宏观,实现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基本布局。

  不过,预言还未实现,学校仍需继续细化、探索有效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评价机制,对培养成效和存在问题实现动态跟踪,及时做好调整和优化,早日把我国建成数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