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第十中学(以下简称“潍坊十中”)始建于1964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学校构建“明德厚本”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全课程育全人。2016年学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实施“132优质课堂品牌打造工程”,深入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聚焦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如何将宏观的学科素养转化成可操作、可测评的实施策略,潍坊十中以课堂改革为出发点,以研究的方式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生态。经过6年实践,学校已初步构建出学科素养落地架构体系。
学校以“学科素养宏观内涵—学科课程标准—学期/单元/课时素养培养关键点”为纵向路径,编制学科素养落地指导纲要。将宏观学科素养具化到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素养目标体系,找准每个阶段素养培养关键点,分层次实现素养达成。
单元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从零碎知识转向宏观大概念的建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思维。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按照顶层设计、核心引领、评价反思、全面推进的实施路径,组织教师从单元视角开展整体备课。
以学科核心概念为切入点,确定单元主题和目标;设计带有情境的单元任务,围绕结构化活动设计、素养落地途径等方面,将单元任务分解为课时,进而构建单元逆向课程体系。过程中重视学科知识结构、方法程序结构的构建,整合目标、知识、情境、任务、活动,突出培养学科思维,促使学科素养落地。
学校遵循“聚焦问题的课堂观察、立足观察的课例研讨、基于标准的专业反馈、指向质量的对策引领”的原则,将学科素养与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相融合,提炼出学科素养在课堂层面落地的校本化实施策略。
学科素养与学习目标相联结。按照“集中培训+范例引导”的实施方式,以“学科课程标准—学期课程纲要—单元整体设计—课时导学案”为纵向路径,逐层分解课程目标,实现目标分解层级化。同时提炼“内容体系+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程度+学科素养+目标达成”课时目标叙写方式,重点研究行为动词准确使用、高阶思维培养及学科素养点的确定,实现目标叙写表格化。
学科素养与学习评价相嵌入。开发指向素养的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提炼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和融入教学的课堂评价策略,开发不同形式的嵌入式评价量规,引导学生思维建构。
学科素养与学习情境相伴随。情境是学科素养表达的重要途径。围绕任务情境化,以学习活动为架构,创设不同深度的学习情境,如学科探究情境,用于重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真实生活情境,用于培养学生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认知建构与素养表达。
学科素养与学习活动相匹配。“132”优质课堂是深度学习下的思维素养课堂,包括课前梳理、课内探究、成果集成、课后拓展四大环节,落实教学评一致性。重视新旧知识融合,突出素养的贯通性;通过情境化、结构化的新知建构,突出素养的递进性;借助新情境下真实问题的解决,促使素养的迁移运用,并探索出与学科素养对应的学习方式。
学校为适应“双减”背景下学生素养发展需求,以“学习支架”为着力点,以学科知识结构(课时/单元/专题)、方法程序结构、典型问题(题型)思维模板三条思维支架为载体,推进结构化板书设计、学案融入导图设计、素养型作业设计,促使结构化思维品质的提升。
为保障学科素养在课堂层面落地的实效性,学校以“目标引领、问题导向、活动驱动、评价反馈、精准施策”为组织架构,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实施路径,构建了基于标准的课堂观察教研范式,持续开展基于证据的听评课活动。分课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登录前研讨、课中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设计不同维度的课堂观察量表,促使观课角度不断细化、观察方式逐渐多元、评价标准不断规范。学校目前最新版课堂观察着力于“学习目标叙写及目标达成”“融入教学的课堂评价设计与实践”“学科素养的达成及路径”“学生学习表现及效果”四个维度,旨在聚焦课堂真实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此项研究被评为潍坊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立德树人教学成果创新项目、教育教学重大问题成果奖以及奎文区政府部门教学成果奖,立项山东省教育教学规划课题。
高质量的优质课堂建设,助力学校实现“志存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育人目标,助推学科素养的落地。今后,学校将继续推进以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理想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