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上海财经大学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立场,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创造力、决断力、组织力及坚韧力的卓越财经人才为己任,构建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实施思政课综合改革方案2.0,构建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整体规划和分层设计全面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改革,着力构建学校“三全育人”新格局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全体教师将富有财经特色的伦理,即坚守合规守法底线、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秉持诚信正直品质,将上财百年来矢志不渝、追求卓越、奋发进取、争创一流的办学精神,将经世济民、匡时守正的使命担当和博雅诚朴、守正创新的校风自然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有上财特色的课程思政类金课。学校将陆续展示一些优秀课程育人教学案例,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本期将为大家展示工商管理类中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育人优秀教学案例。
会计与财务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各类企业的经济命脉,影响到各个行业的发展、市场资源的配置以及宏观经济的运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既懂技术,又具备人文情怀的综合性会计与财务人才。作为我校前身国立上海商学院成立最早的系科之一,会计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财经人才,学院根据专业特色,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将正确的会计师职业道德、财务综合素养有效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爱国情怀的培育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担当,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院开设的面向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诸多新生开始会计学学习的基石,可以说是会计学专业的启蒙课程和领路课程。对于如何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在培养专业技能之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授课教师侯青川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在授课过程中,侯老师不时穿插案例来加强学生对于财务舞弊、诚信建设的认识。如选取“小会计的惊天秘密——自科基金委会计贪污案”这一典型案例,从从业人员的失德、管理制度的不规范、监管环节不严格等角度深入剖析案件,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以及个人职业道德缺失导致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财务腐败发生的原因;通过“某学校设立小金库的案例”,引导同学牢记初心使命、树立政治能力过硬、敢于担当作为、勇于纠错防弊的正确价值观,切实做到“清正廉洁”。对于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侯老师总结为“一二三四”,即一个意识、二个思维、三个观念、四个心态。一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二个思维是指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三个观念是指监督观、风险观和大局观,四个心态是指责任心、担当心、敬畏心和诚信心。他时常教导学生要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做让党和人民放心的经济安全“守护者”和人民财产“看门人”。
《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活动及其后果的反映,是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一个重要信息途径,解读和运用财务会计信息的能力是经济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如何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授课教师戴欣苗首先从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入手,引入热点、经典案例讨论专业问题,进而讨论方法的选择问题,再循循善诱至职业道德伦理判断上去。那么如何设计内容以及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戴老师花费了许多精力。如对于“固定资产——折旧”这一概念的讲解,戴老师引入最新案例,并抛出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折旧在多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它对利润和现金流有何影响?”“选择折旧方法是否存在职业道德问题?”“是否只要符合会计法规、准则,会计行为就一定符合道德规范?”。戴老师告诫学生,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有两把尚方宝剑,一个是专业技能,一个是道德判断,有时候道德判断比专业技能还要重要,一旦道德的判断力发生偏斜的话,专业技能越精良,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戴老师希望通过《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尊重规则,恪守诚信,利人利己,从而利国利民利天下。
戴老师上课时不仅运用各种生动形象的案例教授我们专业的会计知识,同时不忘在课程中渗入作为一名财经从业者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教导我们将各种会计准则牢记于心,不但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还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使命感。
戴老师上课时基于课本知识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用案例的方式将会计学科立体的呈现给学生,将正确的会计师职业道德和财务专业素养用无形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我们在对会计学科感到浓厚兴趣的同时也深刻感知到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为我们日后走上职业发展道路树立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榜样。
戴欣苗老师在进行专业课的讲解时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会计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向我们展示了国家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进步,也告诉我们企图通过账目造假来提升企业表面的经济效益百害而无一益。
《财务会计研究》是大三下学期面向会计学实验班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课程从现代财务会计的理论出发,结合实证研究的成果和实际案例,探讨财务会计信息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以及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帮助学生认识当前财务会计报告的环境。授课教师唐松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提炼出“公正、诚信、责任感”三个关键的思政元素,并融入具体的案例中。如通过剖析“控制权转移中的内幕交易监管案例”,深入分析了内幕交易如何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而对投资者和资本市场造成不良影响,使学生树立人格要正、自律要严的价值思想;通过引用“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财务舞弊对投资者和资本市场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告诫学生诚信从业不仅是每一位会计人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会计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引入“中国首家赤道银行案例”,向广大青年学子传递,企业不仅仅是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更是社会整体财富积累、文明进步、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肩负着“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让学生在案例中体会“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趣”这一哲理,提醒学生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兼并与收购》是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以活跃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公司并购为对象,以财务理论等跨学科理论为基础,通过案例和实景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购交易的实质,并能够利用并购实务为公司增值。中国公司已成为跨国并购的主要发动者之一,结合此时代背景,授课教师赵子夜以理论为骨,案例为翼,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描绘了中国的身影。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联众科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基建投资型战略收购的长远战略价值,梳理出中国各界如何共同承担全球市场的巨大开拓成本,解决前期固定成本难以在短期收回的痛点,激活全球贫困人口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下的跨国并购,除了给沿线国家带来的福利,更重要的是让极度贫困的人群也能参与到经济建设中并分享果实,这一过程并不容易,需要业财融合等复杂的财务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培养学生构建对的人文关怀型共赢格局的能力。,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财经人才的基本素质。
目前,会计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在本科所有专业和所有课程实现全覆盖,未来会计学院将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继续探索,让知识的灵性在育人过程中得到升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过程中汇聚知识底蕴,在专业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塑造,将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改革推向新的高度!
原标题:《富财经特色、融上财精神、传匡时文化 上海财经大学专业课程育人优秀教学案例展示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